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上犹新闻

上犹:坚持“数字赋能”浇灌“普惠之花”

来源:上犹县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05-19 08:37:15

近年来,上犹县以全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抢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机遇,针对地方金融发展中政府与银行之间资源不对称、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不匹配和工作效率不高等三方面的问题,重点围绕数字普惠金融和金融信用环境开展探索,以国家支付平台“云闪付”为依托,整合县域各类信用信息资源,初步形成了以“两库一平台”为基础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成功创建全省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引领县、全市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县,相关工作经验得到省市主管部门充分肯定。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企业数据库”,实现企业融资信息全覆盖。为打破原来“数据壁垒”“信息孤岛”,破解企业信息分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上犹县采取政府牵头组织方式,在依法依规、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创新建立企业融资信用信息分类管理制度,并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将行政部门和金融机构各自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整合。同时,通过定期开展企业融资情况调查,建立健全企业融资状态分类登记库,现已完成4370家企业的融资情况分类登记,为企业信贷挖潜、资质培育、风险评估提供了便捷有力的数据服务。目前,正在探索推进企业数据库与企业收支流水大数据平台对接,进一步提升数据支撑力度。

二是建立“个人数据库”,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全覆盖。针对以往个人信用信息分散、难以进行信用评估致使授信主体对个人授信非常保守的问题,上犹县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发挥大数据中心平台作用,在全省率先开展个人政务信用信息(如林地、田地、税务、不动产等)归集,目前已经完成10个大类、56个数据种类、584个数据项共计30余万条政务信用信息归集。同时,运用人民银行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机制,搭建线上信息查询通道。金融部门与银行机构在取得个人授权的前提下,通过联网核查,即可进入大数据中心平台调取相关信息,组合生成个人信用信息专项报告,成功实现将滞留在政府部门(单位)的个人的信用信息转化为信用资产。

三是搭建融资对接平台,实现金融业务线上无缝对接。结合全省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引领县创建工作,借助中国银联优势,首创性在国家级支付平台“云闪付”上开发打造了“上犹智慧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企业和个人两个基础信用信息库,通过嵌入信息查询、融资对接、数据填报和信用评价等主要功能,搭建起了政银企三方信息对接共享的“线上桥梁”。通过融资对接平台,既满足了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需求发布、银行接单授信等融资撮合服务,也为银行机构提供了数据金融风控、信用评估、信贷挖潜、资质培育等数据支持,切实提高企业和个人融资可得性、便利性和满意度。

二、工作成效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上犹县有效破解了银企对接、信息获取“两大难题”,实现了融资需求调查网点、移动便民支付场景、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三个全覆盖”,取得了多方共赢局面。

一是撬动了金融资源回流。依托“云闪付”平台直接支付交易模式,较好地缓解了第三方支付工具对县域存款资源的“抽水”效应。2021年末,上犹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1.72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2021年初全市排位提升5个位次。

二是促进了普惠贷款投放。通过以“两库”信用信息为基础,为企业及个人融资、银行信贷投放提供了便利的信用信息支撑。202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2.08亿元,增长15.7%,增速较2021年初全市排位提升7个位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6.87亿元,占普惠小微贷款的4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是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通过融资对接平台,银行机构可以零成本获取行政类信用信息服务,大幅降低银行信用信息收集成本,进而推动银行机构有效压降贷款利率和提升放款额度,优化金融服务营商环境。据相关银行统计分析,在获取信用信息充分的前提下,同一产品的贷款利率可以降低50-200BP。

四是强化了政银企联动。通过企业分类管理数据,金融部门可以更加精准地向银行推介企业融资需求,银行可以更加精准地开展信贷挖潜和首贷户提升工作,有效提高政银企对接效率,如“整村授信”由传统的3个月缩短至1周左右,并可实现“一次授权、长期授信、滚动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网上信访
领导信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