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水利信息

上犹县水利局举行新闻发布会

访问量:

5月30日,上犹县水利局在县融媒体中心围绕上犹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人员还回答了记者提问。上犹发布微信公众号、上犹县融媒体APP、上犹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参加。

  • 发布会上,上犹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介绍了上犹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工作,先后设立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资金和库区后期扶持基金,持续加大扶持力度。2006年国家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来,我县共有3.93万人纳入扶持范围,分布在全县14个乡(镇)、128个行政村、645个移民组。近年来,在上级水库移民管理部门的大力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决策部署,将水库移民项目建设与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紧密结合,努力打造移民美丽家园,改善移民生活环境,真正实现“移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目标,切实提升了全县移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后扶政策实施以来,上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工作,全面落实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的“五有”要求,水库移民后扶工作规范化运转,移民后扶资金预算执行良好,近三年来后扶监测评估考核均为优秀等次。我县始终把移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解决库区群众关心的交通、饮水、上学、看病等实际问题,截止2023年累计投入44079.82万元,实施后扶项目2976个用于改善移民村组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移民群众生活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居住条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移民群众对后扶政策满意度不断提升。

    创新推动美丽家园建设,做移民的“引路人”。在项目选取上立足于移民人口分布、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现状等,因地制宜对移民示范村组进行规划,2023年,从下达的后扶资金中安排3680.25万元,在16个村实施40个美丽移民村项目,结合乡村振兴,培育了一批有区域特色的美丽移民村,着力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同时整合部门资金,发挥各单位职能优势,在政策和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移民示范村组倾斜;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红黑榜”等创评活动,丰富移民群众文化生活,充分调动移民群众的主动性,激发内生动力,引导移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

    严格抓好项目实施管理,做移民的“管家人”。强化项目前期工作。深入聚焦“十四五”规划和行业专项规划,着力谋划包装一批增后劲、管长远、带全局的好项目。建立工作专班,高质高效做好项目规划、立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间;规范项目实施管理。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项目合同制、工程监理制等制度。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项目实施监管,规范施工程序,从源头上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穿衣带帽”工程;及时做好验收移交。项目完工后1个月内,由项目实施单位先行组织初验,再由县水利局组织竣工验收。项目竣工验收后,第一时间办理移接交手续,移交村委管理;规范项目档案管理按年度计划建立项目档案,实行“一项目一清单、一项目一档案”,对项目的提出、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移交等工作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图纸、照片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留存。

    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做移民的“贴心人”。深入践行移民为先、移民为重工作理念,按照“四个一”的要求深入基层、深入库区、深入移民为移民提供贴心服务。“碰一次面”,县水利局、有关乡镇、移民专干主动深入移民家中进行走访,了解移民家庭人口结构、生产生活条件和群众诉求;“通一次话”,对长期不在家的移民,采用通电话的形式,宣传有关后扶政策、了解移民在外就业情况;“开一次会”,各乡(镇)创新举措、积极作为,通过召开“乡间夜(午)话”、移民座谈会、屋场会等方式,为移民群众答疑解惑,为项目规划建设征求移民意见建议;“解决一批问题”,始终坚持听取民意、响应民声、办好民事要求,针对入户走访、电话恳谈、会议座谈中收集到的移民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分批分类逐步解决到位,让移民满意。

    持续助力移民增收致富,做移民的“筑梦人”。探索资产收益共享模式。充分发挥后扶资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产业收益由乡(镇)主体统一管理、村集体分红模式,合理分配资金收益,通过完善一系列基础设施、扶持一批乡村特色产业等方式,让移民群众在家门口拥有更多的创业、就业条件,提升移民群体的获得感、满意度;着力提升移民创业就业技能。结合我县实际与移民群众需求,组织开展电商培训、创业培训,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生力军”。针对农村富余移民劳动力、失业移民等开展中式烹调师、养老护理等新兴产业就业培训,让移民群众掌握一门技术,提升职业技能,培养一批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劳动者。

    今后我县将持续聚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中长期目标,着力解决移民最迫切的需求,实现移民群众增收致富,使移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利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提问:

    问题一:水利部就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推进美丽移民村建设作了要求和部署,我县水库移民示范村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省市水利部门的充分肯定,请问我县是如何推进水库移民示范村建设的?

    答:“千万工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载体,美丽移民村建设是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重要抓手,我县准确把握“千万工程”经验的精神要义,以水库移民示范村建设为依托,扎实推进美丽移民村建设,我们的做法是:

    以项目规划为引领,合理布局。结合我县乡村振兴规划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科学、合理确定水库移民示范村、重点村建设目标任务和建设标准,依照各村实际情况分类进行实施。

    以地方特色为基础,因地制宜。结合移民村组传统习俗、体现移民文化,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着重解决移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移民村宜居宜业水平,对症下药,避免千篇一律。

    以后扶资金为引导,统筹推进。按照全县“一盘棋”的思路,充分发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统筹资源、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加强与其他各类涉农资源统筹整合、与相关规划协调衔接,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批优质示范。

    问题二:近年来,我县在移民项目实施上以壮大移民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移民收入为目标,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和资产收益类项目建设,建成了一批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经营性资产,也取得了明显效益,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请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县在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中,在不断完善移民村组基础设施、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积极探索经营性资产项目开发,建成了南湖贝壳·揽山居、营前镇上湾村“四季田园牧歌”、梅水乡园村无动力游乐园主题店铺、梅水乡研学示范基地、江头牧歌民宿、陡水镇红星村林业经济开发、平富乡庄前村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一批产业开发项目,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做法是:

    选准产业项目,把移民资金转变为移民资产。以壮大移民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移民收入为目标,立足本县森宿康养和全域旅游主题,以和美乡村示范建设为依托,储备了一批康养民宿、旅游配套及特色产业开发等项目,根据年度计划梯度开发,把一些有潜力、可持续、收益好的项目转变为移民资产。

    规范管理资产,让运营实现稳定的项目收益。通过建立项目资产电子化台账,实现项目资产信息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资产公示制度,将项目资金来源、项目资金金额、项目实施年度、项目受益人口等基本信息在现场予以公示,接受广大移民群众监督;明确管理责任,由各乡(镇)、村对辖区内项目资产履行管理责任,项目资产日常管护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县水利局履行监管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资产持续运营、发挥效益;落实运营主体,建成的移民经营性资产均已落实了经营主体,回报收益按不低于项目投入资金年利率的4.5%计算,根据运营情况每五年进行一次上调,确保收益的稳定性。

    合理使用收益,为移民生活注入源动力。根据资产性质和分配方案,将资产收益分配至所在相应区域内的村集体及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对象。按照16:3:1比例分配使用,即:不低于项目资产收益的80%用于移民直接受益项目或移民社会治理的费用,不高于项目资产收益的15%用于资产维护和市场开拓的费用,不高于项目资产收益的5%用于移民后期扶持产业管理工作经费。移民直接受益项目范围包含但不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移民老龄人补助、残疾人补助、特殊困难群体补助、临时救助、优秀学生奖励等。移民社会治理项目包含但不限于移民村组管理、移民村组公益岗位、信访维稳联络员选聘等。

    同时,鼓励有劳动能力的移民人口通过就业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项目经营获得收益;鼓励移民积极参与所在村组的社会管理和社会公益事业获取劳务报酬。

    问题三:2006年国家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来,我县实施了一批得民心为民利的移民项目,移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请介绍一下是我县如何推进项目建设的?

    答:按照方便移民群众生活的原则,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时,充分尊重移民群众的意愿,主动听取移民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让移民群众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确保资金统筹配套为有力推进全县移民项目建设,我县用2061万元的移民资金撬动衔接资金、乡村振兴债券资金、生态治理与修复资金、水土保持资金、县本级财政统筹资金等5类资金1.24亿元投入到营前镇上湾村、梅水乡园村村等5个移民示范村建设,全县水库移民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发生明显改变。

    确保资金使用方向按照水库移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后扶评估指导意见及省市水库移民资金使用绩效管理要求,根据移民村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现状,我县移民项目重点聚焦水库移民示范村、重点村建设,2023年完成5个移民示范村和10个重点村建设,不但有效解决了移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为移民创业增收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还兼顾了其它富民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确保资金使用范围。根据资金使用负面清单,所有安排到乡(镇)的资金明确用于产业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资金使用达到预期目的,有效补齐我县移民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短板,因地制宜发展水库移民受益大、辐射带动强的特色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