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水利信息

上犹县积极探索移民产业项目发展,实现“移民资金”向“移民资产”转变

访问量:

《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通知》(水移民〔2018〕208号)提出,要大力推动水库移民产业升级发展,促进水库移民增收致富,培育移民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水库移民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完善扶持水库移民产业发展机制。

为有效拓宽移民增收致富道路,我县紧跟上级扶持方向,后扶项目实施以让移民“钱袋子”鼓起来,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为目标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以“乡村农旅”产业为切入点,结合各乡镇特色,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围绕全县发展森宿康养产业的大方向,根据各村实际,“精确把脉”布局落实产业发展项目。做好产业布局。以推进和美乡村示范点建设为依托,按照“移民资金变资产”的模式,高标准打造了贝壳·揽山居、“四季田园牧歌”主题乐园、无动力游乐园主题店铺、研学示范基地综合服务大楼、江头牧歌民宿、向前桶装饮用水厂、移民产业示范园等一批康养民宿、旅游配套及特色产业开发项目。

一、我县按照全县“一盘棋”的思路,充分发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

结合上犹森林覆盖率达81.8%,聚焦打造全国首个森系主题旅游度假目的地,加速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出台民宿经济等鼓励政策,不断擦亮“森宿上犹”旅游品牌。民宿选址既要考虑当地的区位优势,又要找准定位与定调。第一个要考虑的是交通因素,第二个是流量因素,我县2023年重点打造的贝壳·揽山居民宿产业选址于上犹县城西南部的陡水镇红星村,距县城中心城区约9公里,依托周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赣州阳明湖景区、赣南树木园、南湖国家湿地公园、江西省4A乡村旅游点园村等珍稀生态旅游资源。民宿的装修由国内品质居住服务平台贝壳找房公司倾力打造,充分融入了自然元素,依山造景,随势作画,完美体现了民宿的意境。民宿建筑面积达3700平方米,共有29间山湖景客房及会议室、餐厅等公共区域。这些客房均采用全景观设计,拥有大视角和高落差,让人在房间内就能饱览湖光山色,心旷神怡。民宿开业以来,备受游客青睐。

二、加强与企业联动,搭建就业对接平台

贝壳揽山居由我县国有企业犹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回报收益按项目投入资金年利率的4.5%计算,根据运营情况每五年进行一次上调,确保收益的稳定性,同时鼓励当地移民参与民宿的经营管理,优先聘用本县移民群众上岗就业。

三、围绕“田园与乡村相映成趣,休闲与生产活动功能相融合”建设方向

提升改造移民村庄环境,推进物业进乡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拆、改、建”加大对农民街改造、沿河路硬化、河坡建设等,修建了沿河路、沿河游步道,生态停车场,休闲娱乐中心等项目,全力打造田园、家园、乐园“三园”共享的田园四季牧歌。项目运行后第二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链接移民户896人。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一批村内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约1万元。

四、探索全产业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基地+移民”模式积极引导移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

我县在园村村先后实施了安全饮水提升、一河两岸河堤建设、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提升、主题商铺建设、研学基地改造等一系列后扶项目,投入到园村移民示范村建设。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茶旅融合产业快速发展。园村村有茶园面积4900多亩,村内有漂流和赣南森林小火车,是江西省4A乡村旅游景点、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是上犹县的一张乡村旅游名片。在产业发展上,我县积极引导移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健全产业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基地+移民”模式,通过基地务工、土地流转、收购鲜叶等方式,促进移民增收致富。近两年先后扶持了新建了无动力乐园主题商铺、研学基地改造等产业项目,进一步激发了园村活力,做旺了园村人气。

五、挖掘文化资源、传统技艺等,将其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项目,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2024年投资建设的营前酒厂项目,结合营前镇酿酒传统,从稻谷种植到酿酒,在项目选取上,突出富民向导,着重发展技术门槛低、能密集使用本地农村劳动力的产业。例如2024 年投资建设的营前镇农产品加工中心营前酒厂项目,该项目结合营前镇本地的酿酒传统,大力发展米酒加工产业。从稻谷种植、收购到酿酒制酒,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还从多层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在原材料环节,当地群众通过种植稻谷并出售能获得报酬,可极大地激发群众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而在酿酒制酒阶段,由于家家基本熟练掌握米酒酿造传统技艺,就业人员能够无缝衔接上岗并获取薪资报酬。这一项目的实施,可带来显著的民生效益。首先,为当地居民的农产品销售和酿酒工人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能够有力促进当地商业的繁荣。此外,通过产业的发展,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更加有效地保护和治理,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这一项目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包装、运输、销售等。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营前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形成了良性循环,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