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 > 环境保护

赣州市上犹生态环境局:多领域协同发力 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访问量:

赣州市上犹生态环境局:多领域协同发力 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减污降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江西上犹稳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五大类固体废物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开创了全县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一、以绿色低碳为核心,发展“无废工业”

一是完成元源新材、海盛钨业、晨光稀土等重点用能企业2024年一、二季度节能形势分析,监控重点企业用能情况。抓好“两高”项目的排查工作,实施在建、拟建、存量“两高”项目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二是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行动,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今年拟推荐元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西和润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赣州溢联科技有限公司、上犹东进稀土金属冶炼工贸有限公司、江西星科基材有限公司4家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目前正在准备申报前期工作三是推动生产和用能设备更新。根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组织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推动企业淘汰高能耗、低效能设备,升级更绿色节能、更高端、更先进的生产设备。目前大规模设备更新围绕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大领域储备项目29个,总投资39.67亿元,申请资金17.31亿元,其中重点申报项目9个,总投资15.66亿元,申请资金7.02亿元,目前重点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四是开展新能源入库,申报溢联科技光伏项目等11个园区企业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1.07万千瓦)申请纳入优选库。今年以来,工业园区屋顶光伏累计并网容量18.79万千瓦,园区光伏覆盖度81.69%,超前完成省、市覆盖度80%任务要求。

二、以生态循环为宗旨,发展“无废农业”

一是加强农业固废污染防治。近年来,随着我县水稻机收模式的广泛使用,我县秸秆利用现有模式主要是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秸秆生产有机肥为辅,直接减少了农民焚烧秸秆的可能性,2023年我县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5.52%,水稻秸秆占比92%以上。积极探索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模式,创新推广“定点回收、分类整理、集中转运、专库储存、无害化处理”等运行模式,2023年我县农膜使用量423.4吨,回收量350.3吨,回收率82.73%。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回收站点,目前已建立23个回收站点,有序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二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高床节水养殖模式、“猪一沼一果(菜、草、林)”种养循环模式、异位发酵床处理粪污模式及有机肥生产使用和第三方治理新技术,推动全县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在100%。同时,依托农业农村部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平台,建立了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数据库,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信息化水平。

三、以绿色理念为先导,倡导“无废生活”

一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以陡水镇、黄埠镇、梅水乡、五指峰乡四个示范乡镇为引领,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辐射推动各乡镇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为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起到了较好带头作用。二是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制定了上犹县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方案2024年初积极争取资金98.25万元,购置了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用于新增和更替城区主次干道及部分小区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并在重点路段增设垃圾分类景观小品和公交车站台上刊登垃圾分类公益广告等,进一步提升了我县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95%注重宣传培训,通过“践行新时尚,分类志愿行”为主题的全国第二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等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共发放上犹县垃圾分类宣传手册2000余,组织各类宣传活动50余场,营造了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四是加强大件垃圾管理,规范大件垃圾收运处置。我局借助专业市场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以及报废农机回收拆解定点等企业的专业设备,成立了上犹县大件垃圾拆除中心。并持续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实施“两网融合”,今年以来,共拆解大件垃圾120.13吨。五是规范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置,2023年3月,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厨余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经与赣州虔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沟通协商,现委托该公司进行收运处理。通过广泛宣传和环卫、城管执法、赣州虔清三方努力以及广大餐饮行业的支持配合。截至目前,我县城区厨余垃圾日收集处理量已达5吨,正逐步向良性化发展。今年以来,共收运处理餐厨垃圾780.23吨。

四、以规范管理为主线,发展“无废建筑业”

一是摸清建筑垃圾现状,对重大建设项目建立建筑垃圾处置了对应台账,明确建筑垃圾产生数量、处置去向。二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2020年建设完成一处建筑垃圾消纳厂,设有移动式破碎机1台、360型挖掘机1台、200型挖掘机2台、50型装载机2台、30型装载机1台、洒水车2台、分拣设备若干、其中年处理30万吨移动式破碎机组设备每日可分拣处理建筑垃圾约1000吨,生产粗骨料300吨、中骨料300吨和细骨料350吨,可满足我县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至今累计处理建筑垃圾约70万吨,资源利用率平均达到80%以上,充分实现了本县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五、以数字变革为手段,强化危险废物监管

一是充分利用“江西省危险废物监管平台”,对我县51家产废企业月报、管理计划、转移联单等情况进行监管,处理平台预警信息并督促产废企业及时整改,截至目前产废企业固废平台月报入库、管理计划申报率均为100%,预警数量常态化清零。二是对重点监管单位进行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危险废物“一码集成、一链贯通、一键追溯”。三是规范医废处理,我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计275家,均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赣州威绿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签订了医废集中处置协议。按照属地原则,各乡镇卫生院负责接收周边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送达的医疗废物。截至目前,危险废物产生总量0.2296万吨,安全处置率达100%。

今后上犹将继续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努力实现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保障无害化处置,促进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赣州和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