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乡村振兴 > 政策文件

【学习专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200问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监测程序)

访问量:

【学习专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200问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

上犹乡村振兴 2022-10-26

新形势新变化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了新要求,上犹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将开辟“学习专栏”,持续推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200问》的业务知识、政策解读等,方便大家学习和使用,当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者、实施者、推进者。

监测程序

1  问:监测对象识别是否有规模限制?

答:

不得设置规模限制,要将符合条件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帮扶,确保做到应纳尽纳。

2  问:农户有哪些情况需着重核实甄别,谨慎地识别为监测对象?

答:

(1)家庭成员中有在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由财政部门统发工资单位工作,或在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工作,且工资收入持续稳定的;有作为企业法人在工商部门注册企业、有年审记录且经营收入持续稳定的;有私营企业主,或长期从事各类工程承包、发包等盈利性活动,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经营收入持续稳定的;

(2)家庭成员有高价商品房、门市房、地产等(不含因灾重建、易地搬迁和拆迁建房)的,有高价载客汽车、工程机械、大型农机具、船舶等设备的,有大额存款、理财产品或基金、股票、投资型保险等有价证券的;

(3)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收入水平较高,明显具备抵御风险能力,能保障其基本生活的;

(4)家庭成员中有赌博、吸毒、非法经营、非法套取医保基金的,有寻衅滋事、长期从事邪教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处理且拒不改正的,有特需医疗(美容、正畸等)、自费出国留学等高消费情况的;

(5)整户长期(两年以上)不在本辖区内居住生活、空挂户的;

(6)拒绝接受家庭资产核查的;

(7)对举报或质疑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

有以上情形之一的,需经村民民主评议认定,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综合研判,不搞“一刀切”。

3  问:在监测对象收入计算中,农村基本养老金是否应该计入?

答:

应该计入。沿用脱贫攻坚期计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的口径方法,农村基本养老金等应计入家庭收入。

4  问:监测对象系统录入的识别时间以什么时间为准?

答:

以县级部门审核批准时间为准。

5  问:监测对象是按户籍地还是常住地识别?

答:

原则上以户籍为依据,统筹考虑实际居住情况和家庭成员共享收支情况进行精准识别认定。实际工作中,一般应首先由户籍所在地开展识别,便于落实相关政策。易地搬迁群众由迁入地牵头负责,协同户籍地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确有特殊情况不能由户籍地管理的,一般应由常住地有关部门牵头负责,在当前居住地及时纳入监测落实帮扶,确保监测不留死角。

6  问:监测对象识别程序?

答: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初步筛选、村级申报、部门比对、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公告标识”等步骤识别纳入新增监测对象,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

7  问:防止返贫监测三线并行方式是指什么?

答:

一是农户自主申报。家庭收入或“内不愁三保障”出现重大变化、生活受到较大影响的农户,可以主动书面向村“两委”或通过手机扫码等方式申报。书面或手机申请材料中应包含农户承诺提供情况的真实可靠、授权依法查询家庭资产等内容。二是部门筛查预警。上级或有关部门根据数据比对筛查、分析研判,将预警数据和存在疑似困难农户有关信息反馈当地进行筛查。三是基层干部排查。依靠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等进行常态化排查,对申请农户、信息预警反馈和排查发现困难农户的家庭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及时发现拟纳入监测的对象。

8  问:识别为监测对象后要在多长时间完成帮扶计划制定和帮扶措施申报?

答:

为提高效率,制定帮扶措施计划应与监测对象认定同步开展。对新识别的监测对象,村级要根据返贫致贫风险,在向乡镇上报拟纳入监测对象名单的同时,上报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并在村级公示(不少于5天)工作需在县级批准新识别监测对象后的10天内完成,同时县级乡村振兴部门要跟踪督促相关行业部门尽快将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9  问:监测对象消除风险程序?

答:

按照“民主评议(村委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村级公示(不少于5天)、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退出监测范围。消除风险后,不再按“监测对象”监测帮扶。

10  问:纳入监测对象收入时间如何计算?

答:

新识别的监测对象,以识别月份上一个月倒推上一年的收入来计算,例如2022年5月份新识别,收入计算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4月。如果是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也以消除风险的月份的上一个月来倒推上一年收入。

11  问:监测对象合规自付支出如何计算?

答: 

一般指的是刚性的、有佐证的必须要支付的钱,例如:因意外事故、大病住院报销后自付的部分。不计算过度消费,比如贵族教育、医疗过度消费等。


编辑:古芳璐
    校对:汪  莉
    审签:黄  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