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泰美公司年产5000万件注塑产品及模具制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批复,现将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6月20日至6月 2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797-8524216
通讯地址:上犹县行政审批局投资项目审批岗
邮编:341200
项目名称 |
泰美公司年产5000万件注塑产品及模具制造项目 |
建设地点 |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工业园南区动力总成5#厂房 |
建设单位 |
赣州泰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环境影响 编制机构 |
江西水韵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建设项目概况 |
该项目为赣州泰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建项目(环评类别: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24-40玩具制造 245 报告表),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工业园南区动力总成5#厂房,厂址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4°35′25.558″,北纬25°45′51.131″,用地面积约2974.8m2。租赁上犹工业园南区动力总成5#厂房,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注塑生产线、模具加工车间、原料堆放区、办公区、成品堆放区、移印区、喷漆区和环保工程等。购置大喷枪、小喷枪、移印机、塑料注塑机、火花机和破碎机等生产设备约107台/套。项目外购原料进行注塑产品(塑料零件和玩具公仔)生产,同时自制注塑模具,注塑产品主要生产工艺为原料混料、注塑成型、披锋、喷漆、烘干、手绘补色、移印、组装、包装;模具主要生产工艺为机床加工、电火花、线切割、模具加工中心、装配。 项目代码:2204-360724-04-01-208813,总投资21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5000万件注塑产品(塑料零件4500万件和玩具公仔500万件)及100套模具。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严格落实环境影响报告表要求。做好运营期的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及妥善处置。 二、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注塑废气:注塑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20m排气筒(DA001)排放;喷漆、烘干、手绘补色、喷漆清洗、移印和组装废气:喷漆废气先经水帘柜处理后与其他废气负压收集,集中引入“水喷淋+过滤棉+三级活性炭”净化设施处理后通过20m排气筒(DA002)排放;无组织废气通过加强车间通风等措施无组织排放。 三、严格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包含设备冷却废水、喷淋塔废水、水帘柜废水)。设备冷却废水循环使用,无外排;喷淋塔废水和水帘柜废水循环使用,每半年更换一次,更换的废水当作危废处置,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园区污水管网进入江西上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最终排入上犹江。 四、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噪声主要为注塑机、冷却水系统、CNC加工中心、线割、火花机、铣床、磨床、破碎机、小喷枪、大喷枪、移印机、抄货机、单门移动式烤箱、喷淋塔和风机等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70~85dB(A)。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厂房隔声、安装消声器等降噪措施,以降低噪声的传播和干扰。 五、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塑料边角料和不合格品、花杂色废注塑件、废包装材料、金属边角料、地面清扫金属粉尘、废模具)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间(有效容积190.4m3)外售综合利用,一般固废暂存间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要求执行;危险废物(漆渣、含油废抹布、废包装桶、喷漆废水、喷枪清洗废液、废过滤棉、废活性炭、废冷却油、废切削液、检修废油、含油金属边角料)集中收集至危险废物暂存间(有效容积19m3),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危险废物暂存间严格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的贮存设施设计原则、危废堆放规范等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管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六、严格落实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项目重点防渗区包括喷漆线、危废暂存间、化学品仓库和模具加工区,危废暂存间防渗层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其他重点防渗区的防渗性能满足不低于6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防渗性能要求;一般防渗区包括生产车间、一般固废暂存间和注塑冷却水池,一般防渗区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10-7cm/s的防渗性能要求;简单防渗区包括办公区和道路,地面进行水泥硬化处理。 七、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项目的危险单元主要为喷漆线、化学品仓库和危废暂存间等,涉及的危险物质有主要有冷却油、废冷却油、检修机油、检修废油、油漆、开油水等。项目通过事故排放风险防范和火灾风险防范等措施;设置应急事故池(50m3);制定完善、有效的环境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防控环境风险。 |
公众参与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