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财政局 > 财经信息 > 财政预决算

2021年1-6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08.2亿元

访问量: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攻坚克难,担当实干,强化举措,精准调度,全省财政运行总体良好。

一、财政收支情况

6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0.2亿元,增长14.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29.4亿元,增长17.4%。

1-6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08.2亿元,增长18.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48.5亿元,增长20.5%,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67.1%;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765.6亿元,增长9.6%。

1-6月份,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1157.4亿元,增长38.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56.7亿元,增长37.5%;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1267.6亿元,下降23.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943.2亿元,增长19.7%。

1-6月份,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亿元,增长75.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7亿元,增长202.3%。

二、财政运行分析

(一)财政收入稳中向好。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向好、政策效应释放等因素带动下,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在此基础上,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连续六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8.8%,比2019年同期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7.3%。同时,财政收入质量保持平稳,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14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67.1%,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从税种情况看,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分别增长36.5%和32.5%;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及契税等地方税种分别增长36.3%、13.1%和28.4%。

(二)产业税收增长较快。上半年工业税收(全口径)完成837亿元,增长23.6%,主要是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铜)税收同比增收96.8亿元,增幅达87.9%;同时,医药制造、专用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税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0.4%、54.2%和22.9%。服务业税收(全口径)完成1140.2亿元,增长13.5%,其中批发业和租赁服务业持续增长,增幅分别达到35.5%和30.7%;住宿和餐饮业税收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8%。

(三)支持发展积极有为。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全省新增减税降费48.6亿元。完善直达资金机制,安排直达及参照直达管理的资金1416亿元,直接惠企利民。推动“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转型升级,共发放新增贷款249.2亿元。加大融资担保力度,帮助市场主体缓解融资难题,6月末省融资担保余额达278.9亿元,省农业信贷担保金额48.5亿元。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618.1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四)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顺序,加快资金拨付,重点保障“三保”、民生以及防汛救灾需要。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765.6亿元,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2952.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8.4%。重点支出中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增长60.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9%、交通运输支出增长4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9.7%、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3.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2.5%,教育支出增长9.4%。

上半年,全省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稳增长压力较大。今年以来税收快速增长主要是受基数效应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由于价格上涨周期的不确定性,税收要保持较快增长将面临较大压力。另外,今年以来部分传统产业税收持续低迷,如卷烟制造受非即期因素影响税收下降9.5%,酒的制造受销量下滑影响税收下降35%,成品油受九石化停产检修影响税收下降22%,电力供应受购电售电同期改革影响税收下降30.2%;随着基数效应的逐步减弱,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将会有所回落。二是促平衡压力较大。尽管上半年全省财政收入增幅较高,但市县财政可用财力增加有限,特别是中央抗疫特别国债和特殊转移支付退出、土地出让政策调整等变化,部分市县资金趋于紧张,同时支持经济发展、兜牢“三保”底线等重点和刚性支出都必须足额保障到位,收支矛盾更为凸显。三是防范债务风险压力较大。政府法定债务已逐渐进入偿债高峰期,今年全省还本付息近700亿元。一些地方隐性债务化解压力还是较大。

下一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精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是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发挥专项债用于项目资本金引导作用,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用好用足“财园信贷通”、引导基金、融资担保、PPP等财政金融工具,积极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支持扩大内需,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折不扣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精心抓好51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坚持就业优先,统筹就业补助、职业技能提升、失业保险等资金,持续推动减负稳岗扩就业;支持实施技工就业促进等有关政策,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支持健康江西建设,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健全规范地方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强债务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强化隐性债务监测预警和问责,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大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基层财政运行动态监测。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收统支。

四是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结合实际研究出台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等改革任务。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市县零基预算推广步伐;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推动扩面提质。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可持续。全面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扩大资金范围,提高资金时效,确保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五是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情况,实事求是组织财政收入,做到依法依规征收、应收尽收,严禁虚收空转等行为,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加强对直达资金预算分解下达、资金支付、惠企利民补贴补助发放情况的跟踪问效,促进资金尽早落实到位、规范使用、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