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犹:从省级到国家级“两山”基地的绿色跨越
江西省西南部,有一座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小城——上犹。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1.8%,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稳居全省前列。生态资源是上犹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其最大的发展优势。2023年,上犹成功创建省级“两山”基地,这是对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阶段性肯定。然而,上犹并未满足于此,2024年,一场向着国家级“两山”基地的创建征程正式开启。上犹正通过产业升级、生态旅游和乡村振兴,探索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一、绿色产业:破茧成蝶,工业绿潮涌动新篇
创建国家级“两山”基地,产业升级是关键。江西恒森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是上犹绿色产业的典型代表。2024年,该公司在钠电池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国内第三家量产钠电池的企业。其生产线采用国内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实现了锂(钠)电池的全部自动化生产,整个生产现场的作业可视化、智能化。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上犹人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执着追求。
与此同时,上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建设持续发力。政府积极引导,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如今,这里集聚了180余家相关企业,成为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并上榜“江西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润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高校院所新建国际新型AGM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牵引力电池产品成功实现量产,出口规模跃居全国前三。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上犹在经济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全域旅游:山水为墨,绘就生态旅游新画卷
从工业园区的绿色崛起,到山水间的生态旅游,上犹的绿色跨越正不断拓展其边界。上犹山水毓秀,风光旖旎,境内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1级至5级标准的资源有162处,发展全域旅游得天独厚。2024年,上犹高标准谋划阳明文旅新城、阳明夜游、阳明宿集、未来水世界等重大旅游项目,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后花园。
梅水乡园村村是上犹茶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陈有良带领村民全面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村里不断丰富研学教育、茶旅体验、特色民宿等业态。如今,游客不仅能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还能在特色民宿中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村民们的收入大幅提升,日子越过越红火。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上犹制定出台“1+3”扶持奖励政策,支持赛事经济、夜间经济、民宿经济“三大业态”发展。精心设计的精品旅游线路,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形成配套服务更优、产业更具活力、文化内涵更丰富的文旅业态。同时,上犹与深圳市文旅协会签订推进“百万湾区游客入犹计划”框架协议,在深圳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1+2”投资合作推介会上,现场签约项目及旅游合作事项30个,总投资额超150亿元。2024年,上犹接待游客117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3亿元,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三、乡村生态:绿意盎然,乡村振兴的诗意蝶变
从城市的创新到乡村的振兴,上犹的绿色发展理念正深入到每一个角落。油石河是油石乡的母亲河,曾经河两岸杂草丛生,河面漂浮物较多。2024年,随着“河长制”的深入推进,一系列水质提升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全面展开。政府不仅加大资金投入,还广泛开展“党员屋场夜话”等活动,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村民们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清理河道垃圾,保护河岸生态。如今,油石河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乡村生态建设的典范。
在乡村建设中,上犹将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茶叶、油茶、毛竹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茶旅融合、田园采摘、富硒蔬菜、数字农业等新业态,全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截至2024年,全县茶叶面积达11万亩、油茶面积38万亩。每个村按照壮大一个(批)产业、设计一个IP、讲好一个故事、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完善一套治理机制、展现一幅致富图景的“六个一”模式编制规划,每年集中力量打造5个县级示范点。油石笔架山、梅水园村等一批示范点的启动实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图景正在徐徐展开。乡村生态的美丽蝶变,让上犹的绿色发展之路更加坚实。
2025年,上犹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国家级“两山”基地的创建目标。绿色产业蓬勃兴起,全域旅游如火如荼,乡村生态焕然一新。每一个上犹人,都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绿色跨越的壮丽篇章。他们坚信,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这片被青山绿水滋养的土地,将成为子孙后代最珍贵的财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这不仅是一场绿色的跨越,更是对未来的美好奔赴。上犹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