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 > 公共资源配置 > 医疗、药品及医用耗材采购

登革热流行媒介应急控制技术方法

访问量:

     一、媒介应急控制原则
  采取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重点的综合防制措施。
  二、物资准备
  (一)个人防护用品:16层棉纱口罩、防护眼镜、长袖工作服、工作帽、手套、长筒胶靴、雨衣、折叠雨伞、防蚊驱避剂。
  (二)监测器械:诱蚊诱卵器200个、电动吸蚊器、捕虫网、采样箱(冷藏箱)、镊子、螺口采样管、采样用吸管、纱布、棉花、95%乙醚、可封口密实袋、废弃物收集袋、工作记录表、小标签纸、记录笔、记号笔、手电筒、数码相机、GPS卫星定位系统、对讲机.

(三)灭蚊药械:室内可选用双硫磷、氯菊酯和苯醚菊酯。室外可选用DDVP、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双硫磷,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可选用背负式喷雾器、烟雾机、手推式喷雾机、机动超低容量喷雾机。
  三、现场处理
  (一)疫点及警戒区的确定
  以病例家庭为中心,半径200米的范围内的区域为疫点(核心区),疫点以外半径400米范围内区域为警戒区。
  (二)蚊媒密度调查

按照《登革热蚊媒监测指南》开展,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并及时将监测调查结果通报县政府和卫生部门。在疫情发生后至疫情基本控制前,疫点街孳生地清理情况和孳生地控制指标监测实行每周一报制度。在疫情发生一周内,布雷图指数要降到5以下,外环境孳生地标准间指数要控制不超过1
  (三)健康教育宣传
  卫生、创建办组织协调相关媒体、机团单位和街、镇,广泛开展防蚊灭蚊、清除伊蚊孳生地的宣传教育。
  1.宣传登革热媒介的孳生特点和栖息特性。
  2.通过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社区环境和公共场所清除白纹伊蚊孳生地的方法。
  3.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必要时在裸露皮肤上涂抹防蚊油。
  (四)孳生地处理
  疫情发生时,卫生、创建办应立即组织疫情处理专业队伍,和街道、居委、有关机团单位、部门,发动群众,共同做好疫点和警戒区的清除蚊虫孳生地的工作。疫点所在的街道、居委会除在面上广泛发动群众清理室内外孳生地外,还必须组织不少于20人的队伍专司蚊虫孳生地的清理与检查,上门协助清理,反复进行检查,一户一户落实。疫点周边公园、工地也必须组织相应的清理队伍,对蚊虫孳生地进行地毯式清理。
  1.孳生地主要类型和种类
  家庭、单位、学校主要孳生地有:饮水缸、储水池或缸、花瓶、花盆等有用的功能性积水容器,闲置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竹筒、树洞、汽车轮胎、楼房反墚及雨水沟、地下室集水井等。
  外环境、公园等主要孳生地有:绿化带的垃圾薄膜、废弃易拉罐、饭盒、塑料杯积水容器等,闲置或废弃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废弃的汽车轮胎、县政管网的管井、竹筒、树洞。
  2.孳生地处理方法
  (1)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2)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容器。
  (3)管好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每5~7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
  (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也可投放双硫磷等有机磷缓释剂。
  (5)密闭县政管网的管道井,必要时使用双硫磷、倍硫磷等杀幼剂或废机油。(常用化学灭幼剂种类及推荐使用剂量见表1)。
  (6)治理轮胎.轮胎要求整齐叠放存放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必要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并在轮胎内施放马拉硫磷、双硫磷等杀幼剂等。
  (7)竹筒树洞的治理。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竹筒、树洞要用灰沙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8)对于一时无法清理的积水,可采用投放马拉硫磷、双硫磷杀幼剂等,也可倒入适量的废弃机油覆盖水体表面。
   (五)杀灭成蚊
  疫情发生时,卫生部门和创建办应立即组织疾控、街道消杀站、社会消杀公司等疫情处理专业队伍,和街道、居委、有关机团单位、部门,发动群众,共同做好疫点和警戒区的紧急灭蚊工作。疾控机构负责病家及所处整幢建筑物的控制处理,包括杀灭成蚊和清除蚊媒孳生地等;创建办负责组织消杀专业队伍和街镇开展疫点(病人居留处所半径200米范围)的灭蚊工作,在7天内把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
  1.疫点空间喷雾
  1)范围:疫点和警戒区。

2)药物及推荐使用剂量:在居民区及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公园等)首选含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如氯菊酯、醚菊酯、苯醚菊酯等。在一般外环境,可选用DDVP、甲基嘧啶磷、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3)器械:采用背负式、车载式机动超低容量喷雾机、热烟雾机。
  (4)施药方法: 将可用药物按产品说明书稀释一定倍数,在确定的疫点及周围环境,超低容量喷雾一般按0.05~0.2ml/m2,热烟雾机按1~5ml/m2进行喷雾。一般在每天早上7-10时和下午4-7时喷雾施药。
  (5)处理周期:疫点每3天处理1次,连续3次,以后每周1次,直至应急程序结束;警戒区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蚊虫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
  2.疫点重点滞留喷洒
  (1)范围及重点部位:在疫点范围内重要的蚊虫孳生栖息场所,如病家周围绿化带、阴凉场所,疫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差的绿化带、社区卫生死角,收治病人医院病房的纱门纱窗及周围环境等进行重点滞留喷洒。
  (2)药物及推荐使用剂量:高效氯氰菊酯40-80 a.i.mg/m2、顺式氯氰菊酯20-40 a.i.mg/m2、溴氰菊酯20 a.i.mg/m2、高效氯氟氰菊酯20 a.i.mg/m2和氟氯氰菊酯40-80a.i.mg/m2的可湿性粉剂、胶悬剂等,
  (3)器械:采用手动喷壶或机动常量喷雾器。
  (4)施药方法:将可用药物按产品说明书稀释一定倍数,喷洒于重点部位的蚊虫孳生栖息场所。
  (六)施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应合理选用杀虫药品种、浓度。
  2.施药人员每天实际操作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
   3.配药或施药时,须用工具搅拌,严禁用手接触。修理工具时,不许用嘴吹喷雾器的喷头。
  4.应用防护品,做好个体防护。
  (1)穿长袖工作服,戴帽、风镜、口罩、手套和工作鞋等,防止皮肤和衣服沾染药液。
  (2)施药时不要吸烟和吃食物。
  (3)喷药后,吃食物和饮水前要洗手和洗脸
  (4)喷药完成后,用香皂洗澡,更换衣服。
  5.注意不要污染食品。
  6.施药时,如出现头痛、头昏、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脱掉工作服,洗手、洗脸、漱口,在阴凉通风场所休息,必要时送医院诊治。
  四、媒介控制效果评估与总结
  (一)控制效果评估
  当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超过5,说明媒介控制未达到要求,建议继续在疫区内杀灭成蚊及清除蚊虫孳生地。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最长外潜伏期和内潜伏期(25天)内无新发病例,以及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在5以下时,可结束本次应急处理工作。
  (二)总结
  通过对登革热媒介监测与控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进行总结,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