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元月14日在上犹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访问量:

县十六届人大五次

会议材料(四)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元月14日在上犹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上犹县人民政府县长何舜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大力实施“融入主城区、打造后花园、建设新上犹”发展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9亿元,增长12.8 %。财政总收入2.76亿元,增长15%;县级财政收入1.93亿元,增长16.3%。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36.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7亿元,增长36%;各项贷款余额18.3亿元,增长35%,增幅连续两年列全市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2亿元,增长19%。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987元(贫困监测数),增长9%

(一)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争资争项成效明显。全年新开发储备项目170个,争取各级各类无偿补助资金4.88亿元。成功列入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争取了黄沙坑经双宵至黄埠公路改造、污水管网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等方面项目50个,涉及投资9.4亿元。重点工程强力推进。实施了工业、农业、城建、交通等六大类25个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政府投资4.1亿元,增长18%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全年投入公路建设资金3.71亿元,增长46%滨江至江西坳公路改造完成投资8604万元;总投资1.04亿元的犹梅公路基本建成;厦蓉高速上犹段及出入口连接线开工建设;平富至分水坳公路建成通车。双溪风力发电项目完成4座加密测风塔建设;投资2592万元完成第二、第三批农网扩增工程。投资4760万元新建30个移动基站、15个联通基站,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达99.6%。

(二)主攻工业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县属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利税总额2亿元,分别增长18%37%135%“招商兴工”稳步推进。成功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泰宇家居、昊翔实业、德鸿新能源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775万美元、内资14.8亿元;实现外贸出口9112万美元,增长1.3倍,增幅居全市前列。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获省发改委批准。投资1.55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北区西扩、二期路网建设及管道、通讯、绿化等工程快速推进,新增园区道路硬化面积9万平方米,路网、管网、电力及通讯设施实现开工企业全覆盖。完成5.1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园区新增用地1000多亩。全年入园企业27家。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精密模具及新型复合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2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4亿元、税金0.8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96%96%89%。晨光稀土、海盛钨钼、南鹰电源实现增资扩产,晨光稀土完成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审计工作,南鹰电源实现产能翻两番。新增汇禾实业、长青铸造两家规模以上企业,县属规模以上企业达25户。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全年县本级安排105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增长10.5%。完成粮食播面24.2万亩、粮食总产8.93万吨。新村镇建设上台阶。78个省扶建设点达标成型,成功打造了梅水园村、社溪龙埠等一批综合精品示范点。累计完成改房3.29万平方米,主干道硬化71.76公里,入户路硬化153公里。圩镇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扩张圩镇面积1.34平方公里,引导1868户农户落户圩镇,农村清洁工程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新植油茶3.12万亩、茶叶1.32万亩。启动了黄埠合溪、安和陶朱、东山高桥等6个万亩油茶基地和犹石嶂等3个万亩茶叶基地建设。成功举办了首届“江西上犹茶叶产业发展论坛”和“江西(上犹)油茶产业学术沙龙”,被评为2010年全国重点产茶县。《有机食品上犹绿茶》被评为省地方标准。在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项目检查验收中排名全省第一,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分别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完成深山区扶贫搬迁1400人,发放移民后期扶持直补1501万元粮食直补及综合直补1231万元。完成土地开发项目3个,新增耕地面积6735亩。完成灵潭、梅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营里陂、梅岭、平富灌渠改造工程主渠段完工;顺利通过第二期国家农发水保项目和“十一五”农村电气化县验收。五指峰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绿化3.06万亩,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3平方公里。

(四)城市建设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速

城乡规划日趋完善。开展了第三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启动了城市设计和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了环南河湖专项规划和相应的村庄集镇规划编制。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6亿元,增长36.2%;城镇化率达38.05%,比上年提高2.45个百分点。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启动了仙人湖新区一期工程和上犹大桥至黄塘赣丰线改造,实施了迎宾大道、上犹大桥和文峰路改扩建工程,东山大道北延工程建成通车。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了御景山庄、清华苑、财富世家、塞纳河畔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一江两岸建筑景观打造成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建设、行政服务中心等办公大楼及配套工程建设,启动了总投资1亿多元的文体中心建设,投资590多万元完善了东山和黑塔山公园配套设施,县城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营。城市管理有新成效。深入开展“四城联创”活动,着力整治市容秩序,城区面貌有新改善,荣获“江西省园林县城”称号。投入170多万元,新增了道路清扫车、垃圾集装箱、垃圾收集车等一批环卫设施,实现了环卫保洁全覆盖。投入860多万元,实施了一江两岸、行政中心广场等重点区域的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新安装各种路灯、景观灯2465盏,新植桂花、香樟等绿化树种1.6万株,新增绿地面积3.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2平方米。

(五)旅游开发升温加热,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

旅游开发进展顺利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理顺陡水湖旅游管理体制,市陡水湖景区管理局正式成立。启动《陡水湖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梅水园村和粮食历史文化陈列馆分别获评省、市乡村旅游示范点,3家农家乐获评市三星级农家饭馆。项目开发顺利推进。获评“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县”,上犹地质公园通过省级评审,营前镇列入赣州市“十二五”红色旅游项目规划。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7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72亿元。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县新登记私营企业201户,新增从业人员2065人,新增注册资本5.48亿元,分别增长1.4倍、1.1倍和3.5倍。新申请商标22件。新增商务酒店10家。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销售商品房2362套(间),实现销售收入6.02亿元。新农村物流实现乡村社区全覆盖。

(六)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合理设置了23个政府工作部门和22个县直(部门)事业单位,整合了商务、扶贫和移民、农业和粮食、文化和广电等部门的管理职能,组建了县人防办、防震减灾局、能源局,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国企改革进展顺利。成立了改革工作机构,完成了安置资金总体测算,规范了职工安置补偿标准,明确了改革时间表。商贸、交通、林业、粮食等七个系统国企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快。在全省率先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筹建集农民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务服务公司42家;全省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在全省率先举办了中小企业信贷资质培育培训班;赣州银行上犹支行异军突起,存贷比常年保持在130%以上。选人用人机制更加公正、透明,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8人。阳光工资提前一年发放到位。

(七)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全年累计投入各类民生资金3.1亿元,增长10.7%,民生工程各项任务全面完成。社会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全年征缴社会养老保险金3390万元,发放养老金6286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68万人,征缴保险金1423万元;新农合参合人数23.94万人,参合率94.04%;为1.56万人办理城乡低保,发放低保金1863万元;投资800多万元的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营前中心敬老院完成主体工程,启动寺下中心敬老院建设,社会福利事业实现突破性进展;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100万元,占任务的221%;完成创业培训690人,工业园区定向培训576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262人。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投资近8000万元的上犹二小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8000多万元的上犹二中迁扩建工程进展顺利;为3.64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为2880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择优录聘57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了教师队伍。投资1700多万元的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各乡镇全面实施;人民医院、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光明微笑”工程步入长效管理,“两病”免费救治试点超额完成任务。殡葬服务体系和公益性墓地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3.56‰、7.58‰,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国先进。老年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广大楼全面竣工, 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启动,210个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县新发现文物329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荣获全省先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户登记工作顺利完成。积极开展“双拥”工作,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实施了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投资5500多万元,建成廉租房618套、新市民公寓82套、人才公寓96套。社会整体和谐稳定。信访渠道不断畅通,调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赴市以上越级访同比下降33.3%,信访工作继续保持全市先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安全事故同比下降7.35%。积极开展普法工作,“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市考评验收。认真实施“天网”工程,完成100个视频监控点建设,五指峰、紫阳边界治安卡点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大了打击违法犯罪力度,全面开展校园周边治安巡防工作,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市率先成立应急救援大队,全省一流的县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外侨、对台、科技、气象、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八)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高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6、政协提案116件,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全年公开信息1.18条。江西上犹网正式开通,县长信箱收集来信1008件,到期办结率达98%。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服务中心便民、快捷办事效果显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取得进展。重点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了全过程监督。扎实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各位代表,总结2010年,回顾“十一五”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十一五”期间,我县战胜了“7••26灾、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扎实推进上犹科学和谐、绿色崛起、追赶跨越发展起步的五年,是经济社会提速、提质、提效的五年。

“十一五”期间,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在全市排名均实现前移,完成了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跨越。全县生产总值由“十五”期末的13.36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27.9亿元,年均递增13%;财政总收入、县级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别由“十五”期末的1.04亿元、0.69亿元、2.3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2.76亿元、1.93亿元、8.3亿元,年均递增21.6%22.8%29.2%,提前两年实现翻番;工业化率由“十五”期末的23%上升为“十一五”期末的3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期末的2.2亿元增加至“十一五”期末的5.5亿元,年均递增20.1%;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377元(贫困监测数),增长85.5%

“十一五”期间,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年均递增32%,开启了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投入支撑大发展的局面。全县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7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先后完成了仙人湖大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面积由“十五”期末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8.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累计投入8685万元,建成523个新农村建设点。累计投入公路建设资金10.55亿元,实施了滨江至江西坳、油石至梅水、蓝田至紫阳等公路改造工程,新开工厦蓉高速上犹段等一批公路建设重点项目,全县通车总里程达1065公里,130个行政村实现通公路。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资金1.2亿元,完成了南河、梅岭、灵潭、仙人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营里陂、梅岭、平富灌渠改造项目。累计投入园区建设资金4.42亿元,县工业园区面积由“十五”期末的400多亩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5000多亩。

“十一五”期间,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成立了信用担保公司,组建了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共引进教育、卫生等各类人才1280人;就业创业“2+3”、小额担保贷款“大中小”、招工留工“12345”三套模式在省、市推广。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四星级的希桥酒店、五星级的京明度假村先后建成营业;全县共发展私营企业380户,个体工商户6718户。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等称号,上犹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初步构建了贫有所助、困有所帮、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保障体系。全县累计77.14万人次享受了城乡低保,发放低保金5311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安置“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1389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5项社会保险累计扩面1.2万人,新农合累计参合90.21万人次,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城乡全覆盖。开工建设了营前、寺下中心敬老院,完成了油石、社溪中心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集中供养率大幅提升。城乡低保、退休人员养老金补助标准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推进,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54户,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1304套。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生活补助机制,累计有1980名被征地农民享受了养老保险政策。

“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累计完成民生投入9.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8倍,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30万上犹人民。累计投入各类支农资金7.6亿元,完成深山区、库区移民搬迁5330人,发放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补贴6500元;实施了上犹二小、二中、文广大楼、人民医院综合楼、中医院门诊楼等一大批民生重点工程。依法关停了赣富纸厂等一批环评不达标企业,污染减排控制量位居全市前列;完成造林绿化12.9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5.18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全省信访工作示范县,公众安全感指数多年保持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是全县干部群众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和全县人民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上犹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一五”期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上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财源结构较为单一,增收压力较大;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规模、层次亟待提升;少数群众增收渠道不宽,生活比较困难;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机关工作效能、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不足和问题,县政府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解决。

二、“十二五”展望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又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们将迎来一系列难得的发展机遇:“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完成,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国家七大、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实施,将为具有生态优势的上犹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赢得先机;伴随厦蓉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也为我们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合作者,拉动本地产业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未来五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融入主城区、打造后花园、建设新上犹”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协调发展,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全力把上犹打造成赣州半小时都市品质生活功能区和四省边际生态旅游区域中心,赣州绿色崛起的主阵地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全省重要的油茶、茶叶生产基地。

提交这次大会审议的《上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为上犹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未来五年,将是上犹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的五年。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5年达到6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进位赶超。财政总收入突破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7%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五年累计达到240亿元。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3:48:39。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46%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80亿元。推动晨光稀土、海盛钨钼、营前矿业等重点企业上市,加快钨和稀土等资源型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精密模具及新型复合材料等三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逐步提高,生态旅游成为“后花园”中长期支柱产业。“两茶”成为年产值达7.8亿元的农业支柱产业,努力打造全市“两茶”第一县、全省“两茶”重点县、全国“两茶”知名县

——“后花园”城市风采彰显。县城城区面积接近15平方公里,全县城镇人口达到15万以上。大力实施“东接、南扩、西连、北延”城区框架拉动工程,推动黄埠、稍口、南河湖和茶亭四大片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打造集现代风貌与历史文脉于一体、人与自然交融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林相丰富、鲜花锦簇、山水环绕的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率提高到47%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赣丰线、上江线、上太线为轴线,以营前、社溪、寺下为中心乡镇的城镇发展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有力森林覆盖率超过81.5%;流域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类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8%。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景观和生态文化体系。将上犹建设成国家和省级生态县、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县、全省旅游开发重点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城乡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5.4平方米和51.3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人民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生活。

实现上述宏伟蓝图,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纵深推进“融入主城区”,构建科学发展、进位赶超新格局。未来五年,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意识,必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融入主城区”发展战略不动摇,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以参与地域分工和协作为切入点,以培育地域文化、塑造良好区域形象为基础,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积极融入赣州半小时经济圈建设,构建起与赣州主城区相匹配的“六大体系”,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等“四化”进程,实现借力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  

二是纵深推进“打造后花园”,形成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新优势。未来五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必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我们将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建设赣州“后花园”和半小时都市品质生活功能区,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城乡一体、生态美好的城镇发展格局。引导建立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抓好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创建生态镇、生态村、生态园区,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城镇化中建设生态文明。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是纵深推进“建设新上犹”,谱写跨越发展、社会和谐新篇章。未来五年,解放思想、改善民生的步伐,必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力。我们将践行新时代的上犹精神,以思想的大解放谋求发展的大跨越。不断加大民生领域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投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品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上犹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融入主城区、打造后花园、建设新上犹”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四化”进程,更加注重项目建设,更加注重招商引资,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执行效能,努力建设具有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上犹。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5%,达到32.5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分别达到3.26亿元2.23亿元;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力争达到21.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达到1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监测数)增长13%,达到3380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达到7.5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攻坚,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取得新突破

牢固树立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支撑大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加大项目开发力度。围绕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宏观政策,结合“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区、“一园两区”、“两茶”产业等战略重点,筛选论证一批重大项目,扩充完善项目储备库,抓紧做好精密模具制造产业基地、章江源头保护区、五指峰及平富生态旅游区、核电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发挥部门职能,强化区域对接、项目对接、企业对接,积极争取用地指标。重点争取城市棚户区改造、赣州机场至上犹段改造、油茶科技示范园建设、双溪风打坳风力发电、22万伏变电站等项目,争取列入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央苏区县、国家和省级生态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全省旅游开发重点县。

加大项目实施力度。继续完善工程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县级领导和部门负责制,抓紧项目调度,加强工程管理,及时解决在建项目建设资金、征地拆迁等瓶颈问题。加快厦蓉高速上犹段及出入口连接线、黄沙坑经双宵至黄埠公路、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一期项目、城区供气、稍口行政小区等工程建设进度,推进迎宾大道、文体中心等20项重点工程建设

(二)以更大力度抓好工业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突出抓大抓优、扶大扶强,培植工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建好工业发展平台。推进“一园两区”建设,着力打造特色生态产业园区。完成北区所有路面硬化,完善核心区域重要路段绿化、亮化配套工程,确保水电、通讯、排水、排污工程随路配套;建成企业服务中心、新市民公寓,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全面开展石榴坑扩张工程,新增工业园区面积600亩。启动工业园南区一期工程建设。

大力开展招商兴工。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围绕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精密模具及新型复合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通过专业招商、商会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大、优项目。强化招商选资,完善项目联审制,提高项目质量。落实“四个一”挂点服务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在落户、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着力提高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建成投产率,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900万美元、引进内资15.5亿元、外贸出口创汇9500万美元。

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按上级部署,积极稳妥推进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资产资源配置,有效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动金融资本与产业的融合,强力推进资源整合和对三大主导产业的配置,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步伐。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晨光稀土、海盛钨钼、南鹰电源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确保重点企业改扩建项目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推动银企对接,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抓好成长型企业培育,重点扶持广建玻纤、牡丹蓄电池等5户中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新增工业产值3.2亿元。

(三)以更大力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取得新突破

围绕打造“赣州半小时都市品质生活区”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人口向城镇集中、务工人员向工业园区集中、土地向种养能手和大户集中、就学向县城和中心乡镇集中为途径,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统筹城镇发展。抓好城市设计和县城各地块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基本实现县城控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14个乡镇的总规编制,提升规划建设品位,倡导集中连片开发,完善圩镇功能,引导农民进城入镇。率先启动营前、社溪、寺下3个中心乡镇城乡一体化示范性乡镇建设,成立专门机构,强化县级对中心乡镇规划建设的管理。

推进城市建设。完成迎宾大道仙人陂至豪角船形段和上犹大桥建设,实施三中至文峰南路段工程,启动文峰南路至南塘段建设,进一步畅通新区出入口。加快四大片区建设,推动县城继续向周边扩张,重点抓好黄埠示范镇、金山大桥、保障性住房、文体中心、法院审判大楼、军地联合保障指挥中心、水南大道西延等市政项目建设。继续做好稍口、豪角上、田棚下、沙背窝4个安置点基础建设;结合燃气管道铺设,实施旧城区主干道路面改造及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完成备田综合集贸市场和飞凤山公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排污功能,提高管网覆盖率。

强化城市管理。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大城管”工作进程。强化市容市貌和市场秩序的整治,重点整治集贸市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行为;强化城区占道施工、余土清运的监管;积极探索部分路段净化、绿化工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示范街、示范路建设。完成希望大桥至水南大桥沿江两岸、行政服务中心、犹江花园等高层建筑的亮化景观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厕的规划建设。在县城主出入口、公园、文体中心等地段设立城市雕塑,凸显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实施“森林进城”工程,完成东山大道北延段、豪角路等重点区域的绿化景观建设。推广种植桂花、枫香、樟树、红豆杉等绿化树种,加快形成城在林中、街在绿中、路在树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树木园景观。

(四)以更大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强化政策、科技、设施对“三农”的支撑和催化功能,加快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唱响农业品牌,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

大力推进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新村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整合80个新农村建设点支持中心圩镇、中心村落建设,重点打造梅水洋田、东山高桥、社溪沙等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推动村镇建设与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扩张圩镇面积1平方公里,转移农民1万人;延伸城市管理职能,在营前、社溪、寺下等中心乡镇设立圩镇管理所。新增通组公路70公里,新建沼气池900座,改水5000户,改厕5000户,新增218个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庄。启动新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建成24家乡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

大力推进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两茶”产业为特色的规模农业发展。坚持走精品路线,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继续规范和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积极推行在“两茶”基地种植阔叶树种的方式,打造生态茶园,新植高产油茶林3万亩、低改3万亩,新建标准茶园1万亩,精心打造合溪、陶朱、园村、梅岭、犹石嶂等“两茶”产业基地,建成宝生园茶油精深加工厂,开拓“上犹绿茶”和“上犹茶油”品牌市场,初步构建“两茶”产业发展框架。按照“规模经营、示范带动”的思路,优化农民种养结构和经营模式,积极培植产业大户和农业工人。稳定粮食播面24.5万亩、总产9万吨;抓好生猪生产“三零”工程建设和肉食品安全监管,报批鰕鯱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力发展仙湖米业、科恩渔业、鼎丰牧业和规模蔬菜基地,逐步建成赣州市中心城区绿色蔬菜供应的重要生产基地。

大力推进以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生态景观为特色的农业基础建设。抓紧实施营前防洪堤工程,年内完成16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3.5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争取报批县城防洪堤、寺下河防洪堤项目和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县。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农发水保东山项目区建设,推进“苗林一体化”工程和苗木花卉产业建设,完成造林绿化4万亩,新造生态景观1万亩,努力打造“桂花之乡”。

(五)以更大力度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发展生态化上取得新突破

以保护上犹一江清水为己任,以推进“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构建比较完善的区域生态产业体系,成为全市“绿色崛起”的先行者。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以入选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为契机,加快编制国家级生态县、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红色旅游等重点项目,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生态工程建设。以保护湖区生态环境为核心,大力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行区域环保限批审核责任追究,落实“九条禁令”,抓好县污水管网改扩建、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县城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做好五指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保护工作,实施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程,所有乡镇完成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申报工作,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规范矿权市场,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3平方公里。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加大土地开发和整理力度,大力推进“增减挂”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力争整理土地3300亩、新增耕地1500亩。

推进发展生态型服务业攻坚战。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生态型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生态型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筹建旅游集散中心,启动全县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以陡水、梅水为重点,在县城至陡水公路沿线规划建设一批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参与型、体验式农家乐,创评3家以上星级农家饭馆,培育1个国家A级景区,初步打造成型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带;做好水资源文章,着力将南河湖打造成为赣州乃至全省最大的水上娱乐休闲中心;力争旅游人数达到3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亿元。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建成县级物流中心;引进物流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培育社会化物流平台。推动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功能配套,强化物业管理,提升小区档次。推进金融信用先进县建设,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出资条件限制,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拓展各类金融保险业务,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六)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在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上取得新突破

更加扎实地实施民生工程。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为主体,以教育救助、救灾救济、危房改造等专项救助为补充,以社会互助、对口扶贫、多部门优惠政策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福利机构硬件建设,完成永春老年公寓和营前、寺下中心敬老院建设。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水平。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切实解决优抚对象实际困难,做好复转军人就业安置及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800人以上,发放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以上。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9万人。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和下乡返城知青参保工作,解决我县“三类人员”参保问题。进一步加大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力度,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实施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完成2010年廉租房、人才公寓和新市民公寓建设,启动20111000套廉租房(其中人才公寓200套)和864套新市民公寓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4.8万平方米,加大困难群众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力度,进一步扩大群众受益面。完成深山区、库区移民搬迁3000人。

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事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上犹二中迁扩建工程进度,确保3月份搬入新校区;完成特殊教育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上犹中学塑胶跑道和学生公寓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建成一所示范性幼儿园。科学合理做好教育规划布局,按照“集中力量办好片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思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实训基地与优势专业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我县观赏石文化产业;推进本地广播电视节目进村入户工作;加强网吧、娱乐场所、音像制品等市场的管理;做好《上犹印象》特色文艺节目的创作、排练、演出和二十集电视纪录片《上犹江》的拍摄工作。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减轻群众负担;实施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不断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参合率达到96%引进和吸收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壮大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加快实施县结防所、皮防所、卫监所和东山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做好中医院迁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进一步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全面提升优质服务工作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确保全国先进位置。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坚持县级领导信访接待制度,落实信访维稳责任。深入推进和谐平安创建,依法坚决打击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及各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打击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培训,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从源头上防范事故发生。

(七)以更大力度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上取得新突破

打造创新型政府。倡导终身学习理念,营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经验丰富的老领导、老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学的良好风气,不断优化机关干部知识结构。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善于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办法,破解征地拆迁、项目融资、新兴产业培育等节点难点问题,以开阔的思路、宽广的视野、创造的激情,抓项目、扩投入、调结构、促发展,不断提升政府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政府考评机制,以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制定目标考核办法,促进政府机关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打造效能型政府。大力倡导县政府坚决落实上级党政和县委决策,乡(镇)、部门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的落实之风,努力营造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三送”活动,做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弘扬雷厉风行之风,凡是定下来的事情立即办、限期办,把各项政策措施一项一项执行到位;弘扬调查研究之风,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强化民主科学决策;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积极治庸、治懒、治散,力促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打造法治型政府。加强政府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充分发挥便民平台作用,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配套,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服务水平和效能。坚决贯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和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坚持重大问题决策前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自觉接受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信息和新闻发布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建设阳光政府。

打造廉洁型政府。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规范从政行为。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双公示制度,加强对土地管理、工程建设、产权交易、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抓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大力开展纠风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入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大力削减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推进大发展,实现大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以破难前行的锐气,艰苦创业的志气,改革创新的勇气,为上犹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