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坚定不移强工业,聚焦“3315”行动计划,深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3条产业链,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我县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列第33位、较上年前进35位,创历史最好成绩。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6%、增速列全市第3、三类县第1。
新材料、玻纤复材产业方面,上犹玻纤复材产业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县的首位产业,列入全省“1269”建材产业链重要产业集群和2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之一,被评为“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中国玻纤工业协会首个分会——安全防护用玻纤制品分会在我县成立。上犹县坚持为玻纤复材首位产业强“筋”健“骨”,大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植壮大首位产业集群。目前,全县聚集了玻纤复材企业180多家,营收达145亿元,玻纤复材产业从玻纤丝、纱、布等初级产业链延伸到电子基材、安全防护用品、环保设备、新能源汽车壳体、匹克球体育用品等精深加工领域,生产产品突破百余种,实现五级产业链全覆盖。立足玻纤产业优势,探索实施“首位产业+赛事经济”发展思路,以溢联科技为链主企业,通过举办中国匹克球公开赛、巡回赛等赛事活动,大力发展了匹克球产业,着力打造“中国匹克球之乡”,溢联科技被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匹克球场地、器材标准起草牵头单位”。该产业重点引进电子基材、覆铜板、玻纤安全防护涂覆制品等精深加工领域项目。
稀土钨应用产业方面,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之美誉,这里有江西第一家央企总部中国稀土集团,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是全省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了“稀土矿采选—稀土冶炼分离—稀土合金、高纯氧化物—稀土永磁等功能材料及应用”完整产业链。我县拥有1.7万吨镨钕混合金属产能,是全国第二大、省内最大的稀土金属供应基地,链主企业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数转智”改建成年产1.2万吨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技术最为先进的稀土金属电解生产项目,连续3年入选“省民营企业百强”“省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东进稀土金属冶炼工贸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实施年产1.5万吨高品质钕铁硼合金速凝永磁片建设项目建设。海盛钨业拥有国内少数几家从钨冶炼、制粉到硬质合金生产的全产业链企业之一,产品涵盖钨酸钠、仲钨酸铵(APT)、钨粉、合金产品、钨丝等钨钼制品,形成年产120亿米钨丝生产能力。围绕特色稀土元素,引导稀土新材科及应用企业向产业链下游的永磁材料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拓展。培育壮大晨光稀土、东进稀土等重点企业,力争到2024年末营收达到200亿元。重点引进高性能永磁材料,适度引进稀土催化、发光材料项目。挖掘本地及周边地区钨材料市场需求,重点引进永磁材料、硬质合金等下游产品和终端应用材料项目。
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深入融入长三角、粤港澳经济布局和产业分工,选准选好细分产业赛道,初步集聚了以电子元器件、5G数据连接器、电子线束等产品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培育了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新能源零配件等细分领域,建成运行的数字经济科创产业园、数字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区平台已汇集一批上下游企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正在加速形成。目前,正在重点引进和发展5G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人工智能、智能移动终端等高端电子信息制造项目和锂电新材料、锂电池设备、储能电池、终端应用等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
智能装备制造方面,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精耕新能源汽车配套、精密模具、精密零配件等细分领域,精密模具产业初具规模,获批江西省首个“模具产业基地”,是赣南唯一具备生产数控机床整机的基地。利用毗邻赣州新能源汽车城的独特优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较为完整,具备强大的本地配套能力。目前,正在重点引进和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高端关键零配件、机电制造、3D打印等项目。